[東萊博議讀書筆記]如何面對個人與國家的榮辱

東萊先生這篇文章講的是一段小戰爭花絮,但故事引伸的道理還真大。


讓人哭笑不得的一場小戰爭

西元前627,晉國大夫陽處父出兵攻打蔡國,楚國派子上前往救援,晉軍與楚軍對峙在泜水兩岸。

陽處父派使者跟子上叫陣:「你如果要戰,我退三十里,等你渡河,擺好陣勢,兩軍相戰;不然你退三十里,讓我渡河後,要戰來戰。否則,兩軍這樣對峙下去勞師費財,毫無益處。」

子上本來想過河一戰,但被屬下勸告說:「晉人無信,萬一我軍渡河一半就遭受攻擊,後悔都來不及,不如我們退三十里,讓他們過河。」

子上就退軍三十里讓晉軍過河,結果陽處父就到處宣傳楚軍逃跑了,然後就率兵而歸,子上看楚軍回國了,所以自己也就從退三十里進而返回楚國了。

子上回國後,啞巴吃黃連,太子商臣本來就不滿子上(子上先前曾阻止楚成王立商臣為太子),跟楚成王說:「子上一定是接受賄賂才逃跑,不戰而逃讓楚國遭受重大恥辱!」,楚成王就殺了子上。

東萊先生的文章

上面這場小戰爭,楚、晉還未開打就結束,楚國還處死了一位大臣。東萊先生的評論文章就從個人與國家被污辱講起。

個人與國家受辱不同:以孔子為例

東萊先生開宗明義就清楚的說:國毀當辨,身毀當容;國辱當爭,身辱當受。

孔子曾被匡人誤認為陽虎而包圍,子路怒欲回擊,夫子竟然先檢討自己:「詩書之不講,禮樂之不習,是丘之過也。若以述先生、好古法而為咎者,則非丘之罪也,命之夫!歌,予和汝。」,跟子路一起唱歌苦中作樂。

孔子也曾被衛靈公夫人南子無禮的召見,孔子為了安撫子路的不滿,還發誓說:「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

看起來孔子很能容忍自己個人受到的委屈,但是孔子遇到國家大事可不一樣了:

魯定公與齊景公在夾谷舉行盟會時,孔子擔任魯國的代理國相,事先就部署武裝人員,充分準備。盟會現場,表面雙方行禮如儀,但齊國卻暗中使萊人執兵器,鼓噪喧嘩,想要劫持定公。當此危急之際,孔子立即登上階梯,護衛定公下壇。隨後,孔子對著魯國的衛士們說:「你們可以可以殺了萊人。我們兩國君主結盟,萊人敢來鬧事?這種無義失禮的事情,齊君必定不會這麼做。」

齊景公心虛無奈讓萊人退避下去。不久,齊人又演奏起宮中的音樂,還使俳優侏儒嬉戲於前,藉以戲弄定公。孔子更怒了,立刻上前,登階而上,還有一個階梯來不及登,便高聲說:「匹夫熒侮諸侯者,罪應誅。請右司馬速刑焉。」於是斬侏儒,手足異處。齊侯懼,有慚色。

東萊先生說孔子,聖人之心,何其多變也?繞指之柔,忽變而為擊柱之剛;緩帶之和,忽變而為奮髯之怒。

聖人不是喜歡多變或是喜怒無常,實在是「處身」與「處國」的原則不同。污辱個人,聖人可以容忍不計較,但是對國家毀謗污辱,則聖人必定要不顧一切的爭執,不能有絲毫的寬貸。

子上沒弄清楚個人與國家所受的污辱

從孔子的例子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子上做錯了,最大的錯是你讓國家遭受到了羞辱,楚國與晉國爭霸已久,突然在國際上被宣稱軍隊逃遁,子上竟然一聲都不吭,天下必以為楚師之真遁,皆將雄晉而雌楚。不知而今而後,幾戰幾勝而後可洗此恥耶?

幫子上出個主意

東萊先生文章常常不只是批評,他還幫子上出個主意。

當時情況,兩軍夾河而望,確實先渡河或是先撤退都不妥,真是兩難。東萊先生說,子上應該在撤退之時,就派使者告訴晉國:「我軍聽從貴國指示,先撤退列隊,還請貴國告知何時渡河啊?」如此把球丟還給陽處父,想來陽處父也不敢宣稱楚國軍隊敗逃吧!就算後來晉國退兵而子上追不上晉國軍隊,也怪不了子上,子上更不會陷入被毀謗的僵局。

君子勇於公而怯於私

東萊先生說,君子在公事上勇敢,在私事上多包容。

在家庭,在鄉黨,在田野,含垢忍恥,見侮不校,恂恂愉愉,人百欺之,而不以為忤;
在廟堂,在軍旅,在官府,燭奸擿隱,洞見肺肝,凜凜冽冽,雖人一欺之,亦未嘗容。

心得

子上所面臨的難題,東萊先生給的建議,從形式上看來,是要拉高格局,重視宣傳,筆者認為與其批評子上心態不佳,還不如惋惜他的智慧不高。

子上要退兵三舍,至少也該部署人員監視晉國過河情形吧,一看到晉國退兵,應該隨即派兵渡河,反過來宣傳陽處父率晉兵敗逃,怎麼就傻呼呼的回國呢?當然,我們現在當笑話講,對子上來說,真是最終的悲劇!

東萊先生文章對我最大的觸動是,他主張「君子勇於公而怯於私」,但是我們常常的作為是相反。我們通常對家人、朋友很能發脾氣、斤斤計較,真的在國家、社會、團體的是非原則上,反而處處講求和諧、重視觀感,難怪孔聖人說:「鄉愿,德之賊也。」。


[補充]劉永沛老師回應:

公私分明,歷來是儒家的要求,但可能沒有得到徹底貫徹,反倒是資本主義國家如美國等,特別能接受和實行之。

為什麼私之辱,可以受;而公之辱,不可受。原因在於,因私影響的範圍有限,可以由自己解決就可以了,沒有必要過分較真;而因公的事情,因為影響的人數眾多,所以必須要較真。因私之事,自己可以控制,好辦;因公之事,自己控制不了,難辦。

從成本上來看,因私的成本可以內化,自己解決,即可;因公,則成本是社會負擔的,比如稅收,就有必要進行嚴格的交待。這也是現代文明的一個標誌吧。

從文化上來說,西方家國分開,常態;中國,家國不分,是常態。故常有「家國情懷」云云。

1705271654.jpg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