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分類:

06.閱讀及電影心得

酗酒的偵探、有恐慌症的偵探及失智的偵探


今天介紹四本推理小說,美系二本、日系一本及本土一本。四本小說除了都是偵探(警探)推理外,另外一個共同特點是主角或是與主角關係密切的人有精神或心理方面困擾,例如:酗酒、憂鬱、恐慌、失智等。

介紹推理小說的大忌是評論劇情或破哏,本文不是評論,只是簡單介紹,不會破哏。

八萬種死法

系列小說迷人之處在於,各角色人物身處的宇宙會運轉、會成長,角色的個性可以透過時間、篇幅而立體、鮮明。勞倫斯.卜洛克的馬修.史卡德系列共十七冊,歷時三十年,已經不只是我們看著偵探變老,而是我們跟著偵探一起變老。

馬修.史卡德系列每本都好看(但我對作者的雅賊系列,一直不容易投入),史卡德有酗酒問題,幾乎每本都可以看到史卡德跟酒精對抗的掙扎,〈八百萬種死法〉中,馬修除了辦案外,最常出現的場景就是教會或教堂的戒酒互助團體,最常喝的到不是酒精(畢竟要戒酒),而是教會提供的濃黑咖啡。

DV8:私家偵探2

私心以為,近年寫最好的本土推理小說是紀蔚然的私家偵探,目前系列有二冊,出版相隔十年。主角是一失業(從大學辭職、退出劇場)、分居中的初老男子,作者將之取名為「吳誠」或許暗示著「一事無成」。主角跟作者一樣,長期受憂鬱症及恐慌症困擾,在DV8:私家偵探2,可以看到主角一邊把妹、一邊辦案,講著文學批評與人情事故,還要跟恐慌症對抗,作者甚至認為本書至少有一個貢獻:提供憂鬱症跟恐慌症患者對抗疾病的經驗。

這位「業餘偵探」基本上是「反硬漢」,在主角自身軟弱這方面,感覺很像是臺灣的馬修史卡德,馬修對抗酒精,吳誠對抗恐慌症。與其說是「對抗」,毋寧是「面對」與「相處」。

請保持名偵探原來的樣子

這本書是作者小西雅暉的出道作,得過第21屆「這本推理小說了不起!」大賞,屬日系溫暖型推理小說。輪椅偵探不出門也能破案已不稀奇,本書作者直接讓一位有幻視的失智症爺爺當偵探來破案,這設定很有趣。

那年雪深幾呎

這本書買了一陣子沒看就忘了,連本書是推理小說都忘了,無意中打開看,還真好看,作者說故事的功力不錯。主角是一女棄嬰,養父是北方小鎮警長,主角長大後擔任副警長輔佐警長。警長的父母都因為失智早逝,警長本人也出現症狀了,最後破案還真跟失智症狀有那麼一點關係。

神話、歷史、未來與想像:讀《摺紙動物園》及《隱娘》

作者:吳尚昆

當今社會、科技、經濟、教育都受AI浪潮影響,法律也是。我們現在面對AI,光是理解就不容易了,因為無法想像他的範圍及極限。今天介紹二本科幻小說集:《摺紙動物園》及《隱娘》,前者收錄了十五篇劉宇昆的中短篇小說,其中包括最負盛名,同時榮獲雨果獎、星雲獎與世界奇幻獎的〈摺紙動物園〉,與隔年蟬聯雨果獎的〈物哀〉;後者的〈沒有白白死去的神祇〉已改編為AMC動畫影集《萬神殿》(第一季於2022年首播,可惜第二季被取消)、〈真正的藝術家〉也改編電視劇中。

閱讀更多

讀書筆記:大器可以晚成 當世界沉迷年少得志,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

《大器可以晚成 當世界沉迷年少得志,耐心是你成功的本事》( Late bloomers: the power of patience in a world obsessed with early achievement)作者:里奇.卡爾加德(Rich Karlgaard) 譯者:林力敏,先覺出版,2019。

最近接觸藝術家李奉老師,他年輕時就立志成為藝術家,26歲時有機會去義大利,但因家庭因素而落空,一直到62歲才到義大利展出並設工作室。李老師說,也許這個年紀才是藝術生命最適合的狀況。當我聽了李奉老師說驅使他藝術創作的最大動力是「來自於我們對這世界的好奇、愛與信仰」。我想李老師的故事正是這本書的一個最佳例子。

原以為這本書就是找一些大器晚成的故事來勉勵中年人,或是找些生物學觀點說大腦成長需要時間之類的,沒想到這本書討論的更多,包括現代社會因為鼓勵及早成功而產生的危機,從個人處境到社會結構思維的影響,本書的討論都頗有啟發。就具體建議而言,本書也不是亂餵雞湯,要我們耐心等候就算了,從「大器晚成者的優勢」來看,這些價值觀是「善」的,是值得人們不斷修練的。本文的讀書筆記,大多引用自原書,略做編排及改寫,另外加點個人淺見及延伸閱讀建議。

閱讀更多

魯迅如何作序跋:以《墳》為例(作者:劉永沛)

本週上海交大的劉永沛老師與我們分享讀魯迅。在臺灣,魯迅一向被認為是「那邊的人」,不過胡適在1956年曾說:「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

劉老師從魯迅名作《墳》的序與跋出發,觀察學習魯迅的寫作,別開生面,更有啟發。這篇文章同樣是第一次公開發表,感謝劉老師的慷慨。

閱讀更多

法律人的工具箱

上海交大的劉永沛老師是工程師出身,現在專注於知識產權教學與研究,今天他跟我們分享法律人的工具箱,這篇文章是第一次公開發表,感謝劉老師的慷慨,劉老師各種電腦文書工具的體驗,到觸覺與書寫的本能,不但具實用性,更有深層思考。

法律人工作的特點,是高度依賴文檔,劉老師提醒我們,行走之前先找到一雙舒服的鞋!

閱讀更多

讀書心得:Scott Adams, “Win Bigly”超越邏輯的情緒說服

最近看到大陸得到的萬維鋼再度推薦這本由呆伯特漫畫作者Scott Adams於2017年出版的“Win Bigly: Persuasion in a World Where Facts Don’t Matter”,臺灣翻譯書名叫:《超越邏輯的情緒說服:不靠事實、不必精準,照樣讓人點頭如搗蒜!》,大陸翻譯為:《以大致勝:怎樣在這個事實根本不重要的世界裏使用說服力》。

閱讀更多

讀書筆記:外山滋比古,《思考整理學》

這是一本很適合大學生、研究生跟高中生看的書(如果不是家長或老師,大概對本書無感),除藉此工具建立寫論文或報告的基本觀念外,對於如何解決作業上問題也有幫助。這本1986年出版的長銷書,作者去年過世,享壽96歲。上一個版本的宣傳是「早知道該多好的思考整理術」,這一版本是「最多東大生、京大生讀過的一本書」。

閱讀更多

《THINK AGAIN》讀書筆記:重新思考的30個重點

先前介紹Adam Grant的2021年新書《THINK AGAIN》,談到科學家思維有助於我們的認知與判斷,也介紹了摒除敵我意識才能有效溝通。Adam Grant最後還整理了30個重點提示,算是本書的精華提要。

本書作者雖然被稱為「正向心理學家」,但他不是單純給讀者灌雞湯或打雞血。作者在書中說明這些重點時,都提出了實驗數據、真實故事及歷史經驗等,具備充分脈絡性的論證。對筆者而言,本書給了我不少關於個人認知、溝通談判、集體決策及教育學習的啟發,對於寫作敘事方法也有不少幫助。

閱讀更多

摒除敵我意識才能有效溝通:《THINK AGAIN》讀書筆記

兩極化的站邊或互貼標籤,無助於發現真實或追尋進步;要求團結同心通常只是口號標語,而破除二元偏誤是困難但值得努力的。

筆者先前介紹Adam Grant的2021年新書《THINK AGAIN》,談到科學家思維有助於我們的認知與判斷。本文繼續介紹作者如何用這個方法,幫助我們有效溝通。

閱讀更多

〈讀書筆記〉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

美國參議院於2021/6/8通過USICA(美國創新和競爭法案),雖然原法案以Vannevar Bush的報告命名為Endless Frontier Act,但這法案已非Vannevar Bush當年鼓吹以基礎科學研究為重心,反而目標在於用政府的力量促進科學應用發展,以增強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競爭優勢和領導地位。

一般認為此法案是美國為了對抗中國的科技戰爭,有趣的是,中國隨即在2021/5將美國這份在75年前的重要文件《Science,The Endless Frontier》翻譯成中文出版,或許是為了知己知彼。

閱讀更多

2021年2、3月,我的閱讀

這兩個月最大喜悅是,張大春老師終於把春夏秋冬系列完成了。我閱讀最大成就是k完了托爾斯泰的翁戰爭與和平(順帶看了屠格涅夫的初戀);讀了幾本短篇小說集(莫言、徐則臣、村上春樹、宮部美幸),兩本作家文集(王定國與哈金),兩本與家鄉有關的小說(鬼地方與千江有水千江月),無心的巧合,有無意比較的喜悅。

閱讀更多

〈讀書筆記〉陳寅恪,武曌與佛教

此陳寅恪先生文章,原載於1935年12月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後收錄於《陳寅恪集.金明叢稿二編》。

國中課綱把國二歷史從中國史改為東亞史,沒有武則天了。我覺得考試少考一些也無妨,如果考出「武曌稱帝對後世女權啟蒙的影響?」之類的考題,那可受不了!

閱讀更多

2019年12月,我的閱讀

2019/12,我的閱讀

2019/12,我的閱讀

書名作者小心得TagsFilesProperty
流動的饗宴:海明威巴黎回憶錄海明威為了去巴黎,再把這本經典拿出來看,當旅遊書來看,果然感覺不同。散文文學
錢進球場森高夕次現實感很重的運動漫畫,好看。漫畫運動
最後一局中原裕不是以球員精神力為主軸,反而以教練的角度來看球隊的經營與管理漫畫運動
鑽石王牌寺嶋裕二可能是當代最受歡迎之一漫畫運動
野球狂之詩水島新司五十多歲的老將、弱智的乞丐、算命的大近視、長痔瘡的捕手、歌舞伎男旦、女投手… 都在職棒場上出現,想像力又現實又夢幻。漫畫運動
速球投手水島新司算是野球狂之詩的衍生及續集了漫畫運動
水泥中的金髮女子Michael Connelly好不容易在二手書店找到這本。推理文學長篇小說
刑警家的孩子宮部美幸算青少年小說了推理文學長篇小說
春冰室野乘李岳瑞清人筆記,清代朝野八卦秘聞。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