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的內容,可以用一句話來表示,也就是中文副標題「橫跨二十萬年的人性旅程,用更好的視角看待自己」。
閱讀
《THINK AGAIN》讀書筆記:重新思考的30個重點
先前介紹Adam Grant的2021年新書《THINK AGAIN》,談到科學家思維有助於我們的認知與判斷,也介紹了摒除敵我意識才能有效溝通。Adam Grant最後還整理了30個重點提示,算是本書的精華提要。
本書作者雖然被稱為「正向心理學家」,但他不是單純給讀者灌雞湯或打雞血。作者在書中說明這些重點時,都提出了實驗數據、真實故事及歷史經驗等,具備充分脈絡性的論證。對筆者而言,本書給了我不少關於個人認知、溝通談判、集體決策及教育學習的啟發,對於寫作敘事方法也有不少幫助。
摒除敵我意識才能有效溝通:《THINK AGAIN》讀書筆記
兩極化的站邊或互貼標籤,無助於發現真實或追尋進步;要求團結同心通常只是口號標語,而破除二元偏誤是困難但值得努力的。
筆者先前介紹Adam Grant的2021年新書《THINK AGAIN》,談到科學家思維有助於我們的認知與判斷。本文繼續介紹作者如何用這個方法,幫助我們有效溝通。
2016年閱讀印象深刻的書
循往年慣例,在年末分享一年來印象深刻的閱讀。
我愛紙本書,但是電子書真有其必要,有些書紙本絕版了買不到,有些書太厚重了不易攜帶,尤其出差或出國時紙本書看完了,無書可讀的焦慮,這些都是電子書的優勢。
以下盡量就閱讀順序,以及當時心得記錄:
顏擇雅,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
作者學貫中西、博學多聞,當代華人雜文寫得有熱鬧有門道者,真沒多少人了。
張大春,文章自在
偶像的書,年度第一。文章寫得好,不是文筆或是金句多,而是先搞定思想與教養問題。
劉慈欣,三體系列(地球往事三部曲)(三本)
在大陸很火紅的一套科幻小說,但在臺灣好像沒受太多重視。讀起來真是愉悅的燒腦,唸完後又把作者以往短篇作品找出來,也不錯。
艾西莫夫,基地系列(七本)
讀三體時,一直忍不住跟艾西莫夫基地系列跟機器人系列比較,所以讀完三體後,又把基地系列找出來K,感覺這起只是科幻,根本就是經濟學、社會學及史學的輔助教材。
王定國,戴美樂小姐的婚禮
作者最近一年一部作品,本本精彩,篇篇耐讀。這本書收錄的三部短篇小說,除了悲傷外,彷彿讓人看到了光明與希望總在陰微處閃爍著。
兩本小村:夏瑞紅的<小村物語>與陳雨航的<小村日和>
這兩本同以小村為名的散文,都很好看。夏瑞紅的小村物語,寫著一位現代都會女子從臺北職場遷往農村定居。想像起來,會很辛苦,但作者表現著優雅的從容。陳雨航的小村日和,寫著一個熟年大叔,回憶著東部海邊小鎮的生活。本來以為,就是鄉愁,但讀起來嘴角常常失守。
傅月庵,一心惟爾
愛書的資深編輯來寫讀書筆記,很有感!
呂祖謙,東萊博議
這本古人書真能幫助作文、辯論、思考,今年寫了11篇讀書心得,也算一小成就。
幾米,忽遠忽近
這可說是<想左走,向右走>的平行時空(?)作品了,結局的場景真讓我嚇一跳。
高陽,紅樓一家言
這本看了很多遍,這兩年白先勇先生、歐麗娟教授在臺灣推廣紅樓夢,講得都很有道理,但我覺得高陽先生的有些觀點簡直匪夷所思,但又理所當然,尤其那篇從八字學推斷曹雪芹就是後四十回作者,太厲害了。
另一個小心得記錄一下:白先勇先生跟高陽先生都從身為創作者的角度來論後四十回作者就是曹雪芹。白先生說後四十回寫得很好很美;高先生則反駁說後四十回寫得不好這件事,前八十回也有幾回寫得不好啊,而且創作者把所有的文章都寫得好的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