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介紹Adam Grant的2021年新書《THINK AGAIN》,談到科學家思維有助於我們的認知與判斷,也介紹了摒除敵我意識才能有效溝通。Adam Grant最後還整理了30個重點提示,算是本書的精華提要。
本書作者雖然被稱為「正向心理學家」,但他不是單純給讀者灌雞湯或打雞血。作者在書中說明這些重點時,都提出了實驗數據、真實故事及歷史經驗等,具備充分脈絡性的論證。對筆者而言,本書給了我不少關於個人認知、溝通談判、集體決策及教育學習的啟發,對於寫作敘事方法也有不少幫助。
法學評論/判決筆記/閱讀分享/生活雜議
先前介紹Adam Grant的2021年新書《THINK AGAIN》,談到科學家思維有助於我們的認知與判斷,也介紹了摒除敵我意識才能有效溝通。Adam Grant最後還整理了30個重點提示,算是本書的精華提要。
本書作者雖然被稱為「正向心理學家」,但他不是單純給讀者灌雞湯或打雞血。作者在書中說明這些重點時,都提出了實驗數據、真實故事及歷史經驗等,具備充分脈絡性的論證。對筆者而言,本書給了我不少關於個人認知、溝通談判、集體決策及教育學習的啟發,對於寫作敘事方法也有不少幫助。
東萊先生雖然先前誇讚晉文公功業宏大,不過這篇評論「宋叛楚即晉」,完全就是「黑」晉文公了,也為孔子說「晉文公譎而不正」的觀點,做了很厲害的解釋。
我們先前討論過晉文公,晉文公在外流亡19年,即位時已是37歲,40歲時在城濮之戰打敗楚國,主持踐土之盟,稱霸春秋。東萊先生稱其自出亡至於霸天下,拔身流離阨困之中,而成閎大豐顯之業。可以說,晉文公的成功在於他走出舒適圈且未忘初心。
東萊先生評論<楚子賜鄭伯金>,對於施與受的分際,不從道德著眼,而是從識實務的處世智慧來做文章,很適合議論文的架構參考。
本來大家要你辭職,你「勇敢負責」的不辭職,但沒多久又「負責的」辭職,東萊先生會如何看呢?
這篇文章提到的歷史故事:
還記得我們先前提到宋襄之仁,西元前638年,鄭文公到楚國朝聘,承認楚國為霸主,宋襄公隨即發兵攻打鄭國,楚國為了救鄭國,直接攻打宋國。
在鄭文公到楚國朝聘的前幾年,西元前642年,鄭文公就開始向楚國朝貢了,當時楚成王賜給鄭國黃銅,楚成王送了又後悔,要鄭文公發誓說不能把這些黃銅拿來鑄兵器,所以鄭國就把這些銅鑄了三口大鐘。
(也有學者從這邊認為鑄鐘是弭兵的象徵)
東萊先生首先就說個一般人對於給予與取走的心理狀態:已受者可辭,已辭者不可受;已奪者可予,已予者不可奪。
君子不隨便推辭的,理不當辭,在我何愧?但是如果起初推辭,而最終接受,自己慚愧之心難免萌生。
君子也不隨便給予,理不當予,在彼何怨?但是如果起初給予,而最終奪回,他人怨恨之心自然而生。
從上面的道理可以知道,忌諱的是先推辭後接受,更糟的是,先給予後奪回。所以楚成王這種小氣的心態,淺心狹量拳拳於一物,何其愈下耶?鄭國看到那三口鐘,留在記憶的決不是楚成王送我們黃銅,而是埋怨好好的黃銅只能拿來鑄鐘。雖不奪鄭之金,而實奪鄭之心啊!在楚失有用之寶,在鄭得無用之具,我有所損而彼無所益,你有看過比這還愚蠢的計謀嗎?
東萊先生還說明聖賢怎麼看待推辭、接受、給予、奪失的問題。
如果事物在對方之處,此時講究的是推辭與接受;如果事物在己方之處,考慮的是給予與奪失。一般人不可以輕忽這些抉擇,決定了又反悔,損己不利人,可能影響到個人的人情世故,任至是國家的尊嚴。
當然,東萊先生認為聖賢不是一般人,不會特別看輕或看重給予與奪失的問題,聖人平等看待事物,因應時勢而為所當為,所以「舜當其可與,視天下如敝屣;當其不可與,視敝屣如天下。」
有許多心理學及管理學的研究認為,給予本身就可以給人們帶來很大的幸福感及接受,正如耶穌說:施比受更為有福。
東萊先生評論<楚子賜鄭伯金>,對於施與受的分際,不從道德著眼,而是從識實務的處世智慧來做文章,很適合議論文的架構參考。
這是本有趣的簡單科技發展史,主要脈絡是科技的創新,往往會有蜂鳥效應,也就是新器物為社會帶來的改變,超出了原本預期。
書中有些內容敘述的科技,引發了意外的社會發展,有點匪夷所思,因果關係也未必就一定百分之百的確定;而且作者也先說明,這本書的「我們」基本上僅指北美人和歐洲人。
在考慮歷史的演進時,我們可以檢驗與思考,歷史是否往更好的工具、更好的能源、更好的傳送資訊方式前進。
「用長鏡頭看歷史」,對於大發明家或大科學家的貢獻,就不僅僅是當時代的衝突或驚奇了,而會有更深刻、更豐富的動人故事。
循往年慣例,在年末分享一年來印象深刻的閱讀。
我愛紙本書,但是電子書真有其必要,有些書紙本絕版了買不到,有些書太厚重了不易攜帶,尤其出差或出國時紙本書看完了,無書可讀的焦慮,這些都是電子書的優勢。
以下盡量就閱讀順序,以及當時心得記錄:
顏擇雅,向康德學習請客吃飯
作者學貫中西、博學多聞,當代華人雜文寫得有熱鬧有門道者,真沒多少人了。
張大春,文章自在
偶像的書,年度第一。文章寫得好,不是文筆或是金句多,而是先搞定思想與教養問題。
劉慈欣,三體系列(地球往事三部曲)(三本)
在大陸很火紅的一套科幻小說,但在臺灣好像沒受太多重視。讀起來真是愉悅的燒腦,唸完後又把作者以往短篇作品找出來,也不錯。
艾西莫夫,基地系列(七本)
讀三體時,一直忍不住跟艾西莫夫基地系列跟機器人系列比較,所以讀完三體後,又把基地系列找出來K,感覺這起只是科幻,根本就是經濟學、社會學及史學的輔助教材。
王定國,戴美樂小姐的婚禮
作者最近一年一部作品,本本精彩,篇篇耐讀。這本書收錄的三部短篇小說,除了悲傷外,彷彿讓人看到了光明與希望總在陰微處閃爍著。
兩本小村:夏瑞紅的<小村物語>與陳雨航的<小村日和>
這兩本同以小村為名的散文,都很好看。夏瑞紅的小村物語,寫著一位現代都會女子從臺北職場遷往農村定居。想像起來,會很辛苦,但作者表現著優雅的從容。陳雨航的小村日和,寫著一個熟年大叔,回憶著東部海邊小鎮的生活。本來以為,就是鄉愁,但讀起來嘴角常常失守。
傅月庵,一心惟爾
愛書的資深編輯來寫讀書筆記,很有感!
呂祖謙,東萊博議
這本古人書真能幫助作文、辯論、思考,今年寫了11篇讀書心得,也算一小成就。
幾米,忽遠忽近
這可說是<想左走,向右走>的平行時空(?)作品了,結局的場景真讓我嚇一跳。
高陽,紅樓一家言
這本看了很多遍,這兩年白先勇先生、歐麗娟教授在臺灣推廣紅樓夢,講得都很有道理,但我覺得高陽先生的有些觀點簡直匪夷所思,但又理所當然,尤其那篇從八字學推斷曹雪芹就是後四十回作者,太厲害了。
另一個小心得記錄一下:白先勇先生跟高陽先生都從身為創作者的角度來論後四十回作者就是曹雪芹。白先生說後四十回寫得很好很美;高先生則反駁說後四十回寫得不好這件事,前八十回也有幾回寫得不好啊,而且創作者把所有的文章都寫得好的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