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博議讀書筆記]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不是一日棒球迷的球迷今天會注意到這條新聞:太空人隊至少從2017年就利用球場科技設備偷暗號(當年還獲得世界冠軍),想拿冠軍錯了嗎?為了更大利益,使用一點小卑劣手段錯了嗎?

士會的故事

前面我們介紹過晉國的士會逃亡到秦國,還幫秦國謀畫,差點打敗了晉國。東萊先生就士會到底要維護祖國還是對新主忠誠,頗有一番議論。(故事在這裡)

到了西元前614年,晉國實在擔心秦國任用士會,加上還有一位大臣賈季也流亡在狄,朝中議論要把這兩位大臣弄回晉國,後來認為賈季罪孽重,不如士會「能賤而有恥,柔而不犯,其知足使,且無罪。」,就用計謀讓秦國把士會歸還給晉國。士會回晉國後,仍受重用,頗有一番作為。

晉國用的計謀是這樣:晉國先前就已經滅了魏國,這時找來魏國後人壽餘,讓壽餘假裝領導魏人叛亂,再逃到秦國求援。壽餘在秦國朝堂上還刻意踩了士會的腳,暗示一起回晉國。這時秦軍在黃河西岸,魏人在黃河以東,壽餘跟秦康公說能否派個能跟東邊說得上話的人跟我一起過河,秦康公當然就派士會了。士會此時還推辭,說如果晉國人不讓回秦國,怕留在秦國的士會妻兒會被殺,經秦康公保證士會妻兒的安全後,壽餘就跟士會渡過黃河了,士會一回去晉國就果然不回秦國了,秦國也遵守諾言把士會妻兒送回晉國。

溫嶠的故事

東晉初年,手握重兵的王敦不滿晉元帝司馬睿破壞「王與馬共天下」,遂在西元322年元月起兵造反。 王敦攻下建康後,一直沒有去見司馬睿,本來想殺太子司馬紹又未能得逞。四月,王敦返回武昌,仍然遙控朝政,十月,在建康建立留守府。
十一月,司馬睿在憂憤中去世,太子司馬紹即位為晉明帝。

司馬紹即位之後,任命溫嶠為中書令,王敦不滿,請朝廷派遣他做自己的左司馬。溫嶠到任後勤勉恭敬,為王敦出謀劃策,漸漸取得王敦的信任。自返回武昌後,王敦仍然一直未停下篡位的計劃,與朝廷的角力劇烈。西元324年,守備京師的要職丹陽尹出缺,經過周旋,王敦命溫嶠赴任以監視朝廷的動向。溫嶠還假意推辭,甚至出發前,與王敦話別到聲淚俱下,幾次出了閣門又返回,與王敦難捨難分。

溫嶠返回建康後,立即將王敦的謀劃與虛實盡數報告司馬紹,並與庾亮等計劃討伐王敦,王敦聽說後大怒,聲稱要親自拔掉溫嶠的舌頭。再後來,王敦病重,再一次敗戰後病亡,叛軍瓦解。

東萊博議

東萊先生比較了相距900多年的兩位歷史人物:士會與溫嶠。這兩位當時都身陷敵方陣營,而用了一些詐騙手段回國,這算不算背棄信義?難道君子在不同時空環境,對於誠信和仁義會有不同標準?

東萊先生文章先說:忍棄其所不可棄者,必有大不可棄者也。有人拿刀砍我們,我們會拿手去檔,也顧不得手指會被砍斷,這不是說我們不愛惜手指,而是我們更不能放棄我們的生命。這個比喻放到君子身上,東萊先生這麼說:

君子之於信義,與生俱生,猶手足體膚之不可湏臾捨也。一旦幡然棄之,自處於信義之外,豈得已哉?其必有說矣。

東萊先生說,要論到士會的信義,把所有晉國的公卿數盡,也沒人可超越。士會欺詐秦國而回晉,策略上大概也沒什麼問題,而且當下的機會可能失去就不再有了。不過東萊先生指責士會是為了自己著想而背棄信義,不知輕重,更不可取。

自古皆有死之説,則歸與不歸固有命矣,不然身將歸晉,吾恐其心放而不知歸也。為身謀則工,為心謀則拙,㑹也亦不善處輕重之間矣。

東萊先生批評士會「為身謀而棄信義」不足取,接著問「為國謀而棄信義」可以嗎?這就說到東晉的溫嶠了。看起來,溫嶠之所以欺騙王敦,是為了國家君父,好像比士會為了自身安全高尚,但東萊先生仍不以為然。

信義不可湏㬰棄也!

如果說我當君子,平日不曾欺詐,因為君父有危難就要行詐,這麼說來,欺詐是因為君父而生,正等於是君父行欺詐之事。

免君父於難,而納君父於詐,有忠孝之心者忍為之乎?

東萊先生認為,溫嶠如果在王敦處盡力仍無法救國而殉死,則滅亡晉朝的是王敦,今天溫嶠以背棄信義的手段拖累君父名聲,與王敦只是五十步笑百步。

東萊先生批評一般世俗觀念,認為只要國家君父有難,可以圖謀保全,任何詭異邪狂手段都可使用,這絕對是自重自愛的君子所不能接受的。說嚴重一點,拿自己鄙視的作為來愛國、愛君父,這只是讓自己跟國家君父被人鄙視而已。

心得

我相信大多數人一定覺得東萊先生的道德標準太高了,幾近迂腐,更何況無論是士會或是溫嶠,當時情境都是被逼著無法回國,他們當時的「欺詐」手段,說來也沒傷害任何人,真要以這麼高的標準要求,感覺過苛了。讀書難,寫文章難,做人更難。

不過,我想東萊先生本意不是要用道德綁架什麼人,而是提醒君子們,信義二字不是放在嘴邊說說而已,也不是變來變去的工具,信義仁愛是君子要當作與生俱來不可分離的一部分,尤其是當我們思考以下問題時:

為了救國建國而欺詐或暴力不行嗎?為了正義而用私刑不行嗎?為了大我的和諧或繁榮而犧牲他人小我不行嗎?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