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博議讀書筆記]矯情的不只是賤人,更是惡人

人在江湖走,哪能不挨刀?雖說難防小人暗箭,但有時名門正派的手段更可怕!


看起來光明正大的故事

前面曾經說過晉楚相爭時,晉國的陽處父用計讓楚國退兵,間接的讓楚國大將子上被楚王所殺。這個故事跟陽處父也有密切的關係,除了陽處父以外,另外兩位重要人物是:趙盾與賈季。

話說晉文公即位後,在 西元前632年,將晉國本來的二軍,擴建為三軍;西元前629年,為了防禦狄人,擴大軍備為五軍,並以趙衰為統帥,趙衰在西元前622年過世後,身為趙衰老部屬的陽處父在晉國地位日益重要,由於念及舊情(或許也真的是欣賞才華),他希望能多提攜趙衰的兒子趙盾。

西元前621年,晉襄公在夷地檢閱軍隊,並將五軍裁減二軍,回復為三軍,並指派賈季為三軍統帥,以趙盾為副手。當時陽處父出使衛國後回晉,聽到賈季被任命為統帥的消息,就改在董地檢閱軍隊,並改趙盾為統帥,把賈季降為副手,並向晉襄公勸說趙盾有能力,「使能,國之利也。」,說動晉襄公改變心意。

賈季來頭也不小,他是晉文公的表弟,與父親狐偃、趙衰、陽處父當年都跟隨重耳流亡,本來是晉國政壇重量級人物。陽處父勸說晉襄公以趙盾為三軍統帥後,賈季失勢,自然認為是陽處父所害,因此賈季對陽處父憤恨不平,也在情理必中。

趙盾在晉國掌握大權後,銳力改革,左傳說趙盾掌權後,制事典,正法罪,辟獄刑,董逋逃,由質要,治舊洿,本秩禮,續常職,出滯淹。

西元前621年8月,晉襄公去世,趙盾與賈季對於由哪位公子繼任國君,意見不同,在一場混亂中,趙盾派人殺死賈季支持的公子樂,又變卦阻礙自己本來擁護的公子雍回國,最終立夷皋為晉靈公。

賈季在這場國君繼承人的混亂中,派人殺死了陽處父,後逃亡到狄國;趙盾處死殺人兇手,但放了賈季一馬,並派臾駢把賈季的妻女護送至賈季處團圓。

事實上,臾駢跟賈季有仇,當初晉襄公在夷地閱兵時,賈季曾經侮辱過臾駢,所以臾駢的部下想殺賈季家屬來報復。

臾駢不同意利用這機會向賈季尋仇,說「敵惠敵怨,不在後嗣」,臾駢還說「趙盾對賈季有禮,我卻藉著趙盾對我的寵信報私仇,這算不了勇敢;只為了個人出怨氣,增加了仇恨,這不算聰明;為了私怨而妨害公事,這算不了忠誠。沒有了勇、智、忠,我拿什麼去服事趙盾?」,最後臾駢依然將賈季的妻兒安全的送到國境。

東萊博議:險惡的用心最可怕!

這故事看起來趙盾跟臾駢都很有度量,也有良心。但是東萊先生卻認為趙盾是最邪惡、最可怕、最自私的人

東萊先生認為一般人們厭惡自私,不喜歡因私利來相互結交公事,但常常不為人所知,而且更可惡的是「自私中的自私」,也就是受私而矯情以示公,示公而匿機以行私,私中有公,公中有私,深閟險譎,舉世莫能窺,這就是君子最厭惡的私中之私

首先看趙盾取得上位,這是出於陽處父的私愛,陽處父違反國君命令,擅自改地閱兵以奪取賈季的兵權,這是擺明的不法奪權,假設趙盾存有公正、公理之心,應當要想到君命國法的重要。竊財者謂之盜,受其財者亦謂之盜;擅命者謂之叛,受其命者亦謂之叛。趙盾顯然是為了一時的尊寵而讓自己成為判臣。

依照東萊先生的看法,如果趙盾當時拒絕陽處父的任命,那才是真正的公正、真正的君子;但是趙盾接受了陽處父的好處,坦然居於上位,再刻意疏遠陽處父,這根本是背棄恩惠,假裝公正,以避免徇私之謗,此種用心好可怕!

左傳雖未直接記載趙盾刻意疏遠陽處父,但東萊先生認為賈季膽敢派人殺害陽處父,就是看準了陽處父在晉國失去後援了,而趙盾對於陽處父的受不救,就是矯情以示公,讓世人知道,我趙盾沒有因為陽處父對我有恩,我就偏袒陽處父。

趙盾的「矯情以示公」還隱藏著更深的自私心態,趙盾只處死下手殺害陽處父的兇手,但對教唆者賈季卻表現出寬大為懷的態度。但我們看看,趙盾派誰去保護賈季的家屬?趙盾派了跟賈季有仇的臾駢。很明顯的,趙盾內心根本是希望藉著他人之手除去賈季。東萊先生問:全晉國就沒有人可以擔負護送賈季妻兒的責任了?

趙盾一定是想,臾駢如果殺了賈季全家,則不義的罵名是臾駢去承擔;如果保全了賈季,則恩情名聲當然歸於我趙盾,由此可見,趙盾的內心有多險惡!只是臾駢不懂趙盾的用心,還以為趙盾情義深重。全賈季者雖臾駢之美,而非盾之意也。盾示之惡,而駢誤以為善;盾示之邪,而駢誤以為正。

心得

依照東萊先生的看法,賈季或許是真小人,有仇報仇,不管大局;但趙盾是偽君子,矯情不只是賤人,更是可怕的惡人。

想起相聲瓦舍的,<狀元模擬考>中有個段子,子曰:「惟女子與小人難養也。」,請問「到底是女子難養,還是小人難養?」,劇中的回答是:「都說小人壞心腸,皆道女子費思量,冷眼看盡世間人,虛偽君子最難防。

善與惡看起來很容易判斷,但我們卻未必能從外在行為發現善惡動機,弄錯了,誤判了,接著而來的可能是大災難。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