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博議讀書筆記]孔門相術?

很早很早以前,曾經在法院看到一位大人問被告「你結婚了沒?」,被告回答「沒有」,大家都以為是大人要做量刑的判斷,但大人馬上就說:「對嘛,看你的樣子就知道沒人敢嫁給你!」。今天想起來,大人真是用心良苦,一定是想激勵被告歸正向善,找到人生的方向。

以貌取人,從古到今皆然,東萊先生寫了一篇有趣的文章。


 

荀子.非相

荀子的名篇<非相>,很認真的對「相術」討論,篇幅不長,也不是太難的文言文,以下為全文。


相人,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

古者有姑布子卿,今之世,魏有唐舉,相人之形狀、顏色而知其吉凶、妖祥,世俗稱之。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
(註:姑布子卿:春秋時鄭國人,據說幫孔丘和趙襄子看過面相。)

故相形不如論心,論心不如擇術,形不勝心,心不勝術。術正而心順之,則形相雖惡而心術善,無害為君子也;形相雖善而心術惡,無害為小人也。君子之謂吉,小人之謂凶。故長短、小大、善惡形相,非吉凶也。古之人無有也,學者不道也。

蓋帝堯長,帝舜短;文王長,周公短;仲尼長,子弓短。昔者,衛靈公有臣曰公孫呂,身長七尺,面長三尺,焉(註:顏、額之意)廣三寸,鼻、目、耳具,而名動天下。楚之孫叔敖,期思之鄙人也,突禿長左,軒較之下,而以楚霸。葉公子高,微小短瘠,行若將不勝其衣然;白公之亂也,令尹子西、司馬子期皆死焉,葉公子高入居楚,誅白公,定楚國,如反手爾,仁義功名善於後世。故士不揣長,不挈大,不權輕重,亦將志乎爾;長短、小大、美惡形相,豈論也哉?

且徐偃王之狀,目可瞻焉;仲尼之狀,面如蒙供;周公之狀,身如斷蓄;皋陶之狀,色如削瓜;閎夭之狀,面無見膚;傅說之狀,身如植鰭;伊尹之狀,面無須麋,禹跳,湯偏,堯、舜參牟子。從者將論志意、比類文學邪?直將差長短、辨美惡而相欺傲邪?

古者,桀、紂長巨姣美,天下之傑也;筋力越勁,百人之敵也。然而身死國亡,為天下大僇,後世言惡,則必稽焉。是非容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論議之卑爾!

今世俗之亂君,鄉曲之儇子,莫不美麗姚冶,奇衣婦飾,血氣態度擬於女子;婦人莫不願得以為夫,處女莫不願得以為士,棄其親家而欲奔之者,比肩並起。然而中君羞以為臣,中父羞以為子,中兄羞以為弟,中人羞以為友;俄則束乎有司而戮乎大市,莫不呼天啼哭,苦傷其今而後悔其始。是非容貌之患也。聞見之不眾,論議之卑爾。然則從者將孰可也?


東萊.博議

東萊先生評論「周叔服相公孫敖二子」一文,對荀子前面這篇文章,先是不以為然,後面又用亦莊亦諧的筆法討論,什麼才是孔門正宗的「相術」。

批評要挑對手

東萊先生文章一開始就說,勢力相當才會互相爭訟。如果勢力大者去對勢力小者爭訟,那麼「大者喪其為大矣」!就像公卿對奴隸、富豪對貧民、儒者對卜者,以強者之姿對弱者爭執,勝之不武,不勝為笑,適以自卑而已

所以啦,荀卿以大儒而著《非相》之篇,下與卜祝較,何其不自愛也。那些依靠卜卦算命餬口之人,卑冗凡賤,廁跡於巫醫優伶之間,本來對大儒只有遠遠仰望的份,哪敢有絲毫爭勝之心。現在好了,荀卿忽降尊貶重,長篇大論的爭執不休,這文章一出來,面相師的士氣大振,你看,我的道術顯然可以跟大儒相抗衡,不然他為何跟我苦苦爭論?從此之後,占卜者人人互相勉勵,分門別派,蔓延於天下。

本來荀子的文章是要排斥相術的,結果反而幫了他們大忙。東萊先生還笑稱《非相》之篇,吾恐未免為《是相》之篇也

孔子沒評論過占卜相術

東萊博議文章主要是評論左傳的,左傳的作者有迷信傾向,喜歡寫預言、占卜之類的事,當然也寫過面相術。

左傳文公元年記載:西元前626年,周襄王的內史叔服到魯國參加僖公的葬禮,魯國公孫敖聽說叔服能看面相,就帶兩兒子去拜見,叔服就說:「大兒子將來會祭祀奉養你,小兒子將來會安葬你。另外,大兒子的下巴豐滿,後代必為大官。」,這是以相術預言人之福。

左傳宣公四年記載:西元前605年,楚國司馬子良生下一子(越椒),子良的哥哥子文說:「必殺之!是子也,熊虎之狀而財狼之聲,弗殺,必滅若敖氏矣。諺曰:狼子野心。是乃狼也,其可蓄乎?」。另外昭公二十八年記載:西元前514年,晉國叔向娶了一位他媽媽不喜歡的女子,生下兒子後請媽媽去看,媽媽才走到大堂,聽見孩子哭聲掉頭就走,說:「是財狼之聲也,狼子野心。沒這個人,我們家族不會滅亡。」,這都是以相術預言人之禍。

對於這些預言福禍者,數十年後靈驗吻合,有誇口者,有著書者,但孔子可從來沒過問這些事,東萊先生問:豈孔子衛道之心反緩於荀卿耶

東萊先生說,孔子一定是這樣以為:天下的小道小術這麼多,就讓它們跟蟬、蛙一般的自鳴自止即可,本不足為吾道之輕重,苟獨取其一而辯焉,則天下必以視為術也,至勞聖人與之辯,必其道可與聖人抗,殆將有陷溺而從之矣

孔門識人法

荀子的<非相>主要論點是:不要以貌取人。觀察人的相貌不如考察他的思想,考察他的思想不如鑒別他立身處世的方法。東萊先生當然不是說這論點錯誤,東萊先生大概是對這位「孔門異端」的儒學有點懷疑,既然荀子號稱傳述孔子思想,怎麼會連孔子門派中早有觀相之書都不知道呢?苟荀卿得孔門之相書,將心醉服膺之不暇,何暇非他人之相書耶?

東萊先生這裡做的文章雖然有點開玩笑,但這可是正正經經的玩笑,東萊先生說,孔子早已傳授如何從人的外表行止來判斷一個人。現代學生直接讀東萊這段原文可能會有點困難,以下整理所謂「孔門相術」的意思及出處:

孔門相術 觀察重點 意義 出處
相容貌之術 申申

夭夭

容貌舒服

顏色愉悅

論語·述而: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
相言語之術 誾誾

侃侃

從容不迫

形容和悅

論語·鄉黨:
朝,與下大夫言,侃侃如也;與上大夫言,誾誾如也。
相步趨之術 躩如

翼如

快步

輕快

論語·鄉黨: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相顏色之術 勃如

怡如

莊重

自得

東萊先生繼續發揮說曾子、子思與孟子都依照孔子之道發展「相術」理論,這當然也是一個正經的玩笑,整理如下:

孔子傳人的相術理論 理論 內涵 出處
曾子 動容貌 容貌須依禮而動,即不致粗蠻放肆。
臉色須莊正而不常易,即近於信實。
言談須優雅,可遠離鄙陋俗氣。
論語·泰伯:
曾子有疾,孟敬子問之。曾子言曰:「鳥之將死,其鳴也哀;人之將死,其言也善。君子所貴乎道者三:動容貌,斯遠暴慢矣;正顏色,斯近信矣;出辭氣,斯遠鄙倍矣。籩豆之事,則有司存。」
子思 動乎四體 從人的四肢動作及威儀,就可以判斷將要來臨得禍或福。

 

中庸二十四:
至誠之道,可以前知。國家將興,必有禎祥;國家將亡,必有妖孽。見乎蓍龜,動乎四體。禍福將至,善,必先知之;不善,必先知之。故至誠如神。
孟子 眸子瞭眊 觀察一個人就觀察他的眼神;眼神沒有辦法遮掩他的惡念。存心正直善良,眼神就明亮;存心邪惡,眼神就混濁不明。 孟子·離婁上:
孟子曰:「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眸子不能掩其惡。胸中正,則眸子瞭焉;胸中不正,則眸子眊焉。聽其言也,觀其眸子,人焉廋哉?」

東萊先生用戲諧的口吻說「孔門相術」,當然不是說孔子及門徒們如何教人看面相,而是說儒者自有一套修身養性的道理,從心正意誠發展到外貌舉止,不但是用來判斷他人,更是自我修練的重要標準。

心得

吾友劉永沛老師曾說:「批評的成本巨大,真愛才批評。」。看東萊先生批評荀子寫非相,說這樣反而拉高了「相術」的地位,玩笑的口吻當然也顯示著東萊心中的感慨。

算命預言自古就流行,800多年前的理性大儒東萊先生應該沒有料到,他心目中的「卑冗凡賤」者,在今天的社會都已經成為各種命理、星座、卜卦大師及專家了。「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這句話一點也不假。無論如何算,不管怎麼測,自己的選擇、自己的作為最重要。

1711121749.jpg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