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8月,我的閱讀

天熱,讀書消暑。這個月讀了一些正經作品、一些打發時間、一些武俠小說。


曹永和,臺灣早期歷史研究+臺灣早期歷史研究續集

從曹先生的經典作品可知,研究臺灣史也避不開研究中國史。真希望出版社能用重新排版印刷,現在的版本字小墨淡,看的很不舒服。

IMG_2131.jpgckcjpei_460x580.jpg

 

東野圭吾,禁忌的魔術+魔力的胎動

純粹打發時間

IMG_2133.jpgIMG_2134.jpg

 

辻村深月,鏡之孤城

結合校園罷凌、青春、時空穿越,打發時間。

getImage.jpeg

 

大衛哈維,挑戰資本主義

作者把批判資本主義的眼光放到了世界地理環境。從序言開始,以中國為例,為了處理過剩的累積資本進行的大規模建設開發講起,很有意思。

kvpfuon_460x580.jpg

 

白先勇,正本清源說紅樓

本書是把所有贊成曹雪芹就是紅樓夢全書作者(反對高鄂續作說)的文章集結。

getImage-2.jpeg

 

陳瑞華,看得見的正義

講刑事訴訟與憲法的基本觀念,在大陸也就北大裡能講了嗎?

IMG_0219.JPG

 

蘇力,大國憲制:歷史中的制度構成

本書前一陣子在大陸暢銷,在書店擺在明顯位置。我看了本書,非常失望。
從書名可知,作者把中國歷代的統治都當作「憲制」討論,隱含的政治意味,不言可喻。作者讀了不少中國歷史,但總是斷章取義的引用,例如北魏曾經出現殘忍的「子貴母死」現象,他解釋是「族群相對單一的國家轉向一個多族群整合和認同的國家,全面有效治理農耕中原,這是不得不採用的憲制措施。」。他不求讀史的啟示,而是要建立理論,但看他的論點,應該會讓有良知的學者失望,以下引用一些我認為很糟的觀點:
「以農耕發展的大國,皇帝制是唯一的選擇,儘管中國的皇帝制是一人之治,但中國還很早就開始以制度方式,吸納社會各階層的政治精英參與政治治理。」
「公民缺失不必然構成憲制殘缺,這就是歷史中國一系列地理、政治和社會條件打造的中國憲制常規。有或沒有公民概念,事實上,都不能令當時生活在這片土地上的普通國人的日常生活,相對於他們可能相遇的其他人,有什麼意義重大的變化。」
「在現當代美國憲法律中「言論自由」「正當程序」或「同等保護」等很顯眼,但這種顯眼只是聯邦至上的一個副產品。」
IMG_0223.JPG

 

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生來奔跑

喜歡一個人的歌跟喜歡一個人的書,是兩回事。本書在臺灣的推薦者多是推崇他的歌,至於書就要看了才知道。

2017850125973b.jpg

鄭丰,神偷天下+多情浪子癡情俠(天觀雙俠)

號稱女金庸的代表作,害我看完好想看金庸。

10262706552862.jpgimg_2413

 

金庸,舊版倚天屠龍記

真的是看了鄭丰的作品後,覺得看金庸才過癮。這個版本是最舊版,不是遠流版,是更早臺灣盜印的天龍劍刀,看一下最早版本,蠻有意思的。結局是周芷若削髮為尼,張無忌成為峨眉派掌門人。

677526230_m.jpg

(圖片取自https://ppt.cc/fE3P0x)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