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史心得]提意見的智慧(劉永沛老師)

[好友劉永沛老師(上海交大法學院)對於讀史也有興趣,蒙劉老師不棄,同意在這網誌分享歷史故事給現代人的啟發。]

當有人要你給他提意見,你就一二三四五真提的時候,你不是天才,就是傻子。人們表面要的是批評,實際他們要的是讚美。尤其是當有人完成了一件大事、喜事、好事的時候,你要是提意見,一定令主事者十分敗興。儘管你說的句句是實,但無用,而且有害。所以,給人提意見,是世上的難事。沒有閱歷的人,是常犯錯誤,而不自知的。


但這還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諫。所以東萊先生關於如何諫一共有四篇文章,可見諫之難。但我今天先不談東萊的文章,我先談另一個牛人的文章。這個千古牛人,叫李斯。他的文章,叫《諫逐客書》。

這篇文章對臺灣的中學生來說,並不陌生,文章在形式上為奏章(應用文),內容上則為論說文,被視為是駢文之初祖。

逐客令

說話當時有梁國人入秦效力,應該相當於梁國的間諜,試圖誘秦大修水利,以此消耗其國力。被秦王贏政識破,因此準備把外國人逐出秦國。大臣們都在開始商量具體辦法了,只差一聲令下,就開始趕老外走人。李斯也是老外,在被驅逐之列。要真是被逐,那不僅遠大宏圖無法施展,還可能要流離失所,重新走上漂泊之途,重為異鄉人。什麼富貴,就別提了。王與臣的地位,是天壤之別。秦王主意已定,則他人再提意見,輕則貶官,重則身家性命不保,橫屍街頭。

李斯的智慧

李斯唯一的辦法,就只有改變秦王的主意。這是拿命相搏。但憑什麼?李斯的位置不算低,可以直接與秦王溝通交流,合法的方式,就是憑一支筆,上奏折。兩相比較,李斯的心更硬,是個狠角色。

李斯的厲害之處,在於立意高、打得準、打得狠,讓秦王啞口無言不說,還心悅誠服,推翻自己先前的決定,按李斯的辦。這是怎麼做到的?

立意高

先說立意。按今天的話,就是政治正確。

秦王最大的政治訴求是什麼?掃平六國,稱霸天下。只要符合這個目標的,就是對的。凡是不符合這個目標的,都或多或少要打折扣,而如果反對這個目標的,那就只有死。如果有了這一點立意,可以免死。

所以,李斯既不談梁國人的事,那太小、太具體,不足以說出秦王的心聲;他也不談自己也將被逐的事,那樣就會有私心,一定惹秦王心煩氣燥。

李斯的立意,是出於公心,至少從表面上看不出來與自己有私利上的關係。因為凡是有可能利益有涉的意見,都會不中立,打折扣。

打得準

所謂打得準,是擊中秦王的痛處。

李斯說,現在秦國真是好啊,經過幾代先王的勵精圖治,國勢蒸蒸日上。但是秦王啊秦王,您看一下周圍,吃的、用的、穿的,有多少是產自秦國的?秦國這個貧瘠得鳥都不拉屎的地方,如果只靠我們自己,早餓死了。還不是來自外國,我們才能享用這些美味。聽的音樂、賞玩的寶貝,有哪些是製自泰國的。秦國這個蠻夷之地,哪有這麼好聽的音樂?如果只聽我們自己的音樂,則跟野蠻人也好不了多少。還有那後宮美女,佳麗三千(當時可能沒那麼多),有哪些是生於秦國的?如果只是自秦國找,怕只是有些粗野的村姑,哪能這樣優雅。秦國之所以有這些,都有賴我們「改革開放」的政策好。國際貿易大增,生產繁榮,各種「國外專家」慕名而來,獻計獻策,才有今天的好日子。如果沒有這些,閉關鎖國,則秦國仍然是一個無名小國。哪可能有今天的氣象啊!

秦王一聽,對啊,這可不。這些都是事實,是不爭的事實。

李斯的厲害之處是「擺事實」。先不講道理,先把事實擺出來,讓秦王看,我說的對不對。在事實面前,人是很難否認的。如果李斯用的是假設,則不會有任何力量。所以,事實是最有力量的。其他的力量,都要基於事實。

今天的是事實,以前的是史實。所以,我們常常看到,如果是一個歷史學家來講一個道理,我們會認真聽,不管他說的有沒有理,但都是基於事實來講的,至少可以給我們啓發。如果沒有事實(史實)的道理,我們常常會不以為然。由此可見,要增加說服力,讀史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歷史在社會科學領域中的地位,相當於數學在自然科學領域中的地位,此話不假。李斯既熟悉事實,也熟悉歷史,故能夠以準確之功,擊中秦王的要害,這是他的諫能夠有效的另一個原因。

打得狠

打得狠,是讓秦王自己覺得自己錯了,是敗家子,愚蠢。所以李斯一開頭,就說大王您錯了,秦國危急了。也許一開始秦王會覺得這是小題大作,有什麼大驚小怪的。但秦王越讀越覺得不是滋味,五味雜陳,後來自己覺得自己錯了,是敗家子,愚蠢之極。

李斯按著秦王的邏輯往前走,說好啊,如果把這些能人都趕走了,那正好符合六國的意,他們巴不得這樣呢。這些人到了六國,就會為六國服務、效力,回頭就會來攻打秦國,兩相消長,秦朝不危急才怪呢。秦王一想,對啊,這不是傻子嗎!停。到此,李斯的目的達到了。完美。秦王應該想都沒有多想,就改變主意了。


心得

為什麼李斯能?為什麼李斯敢?以上三個原因,可以解釋。都需要智慧。立意是最難的,是策略上的。狠、準是技術性的。

如果能夠做到上述三點,給人提意見,應該就會有用了。但這樣的範例少之又少,這又可以從反面說明,能夠做到上面幾點的亦少之又少。

有的人提意見,包藏了私心,足以讓聽意見的人蔑視這個意見,儘管技術高超,也徒增厭惡。有的人心氣很高,也無私心,但技術不行,智慧不夠,說得聽的人的臉面全無,威嚴掃地,於事無補,做臣子必然要付出沈重的代價。

對現代人來說。社會雖然文明進步了,但人心與秦朝時候,亦沒有什麼大的差別。關於如何用諫,李斯可堪稱表率,值得學習。因為不平等的人之間,下對上提意見,也充斥了現代社會,尤其是職場。即使在家人,家人之間,也會有這種情況。不平等是無處不在的,只要這個不平等不能消除,則諫之用,就不可不察。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