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博議讀書筆記]用權詐成就的霸業

東萊先生雖然先前誇讚晉文公功業宏大,不過這篇評論「宋叛楚即晉」,完全就是「黑」晉文公了,也為孔子說「晉文公譎而不正」的觀點,做了很厲害的解釋。

我們先前討論過晉文公,晉文公在外流亡19年,即位時已是37歲,40歲時在城濮之戰打敗楚國,主持踐土之盟,稱霸春秋。東萊先生稱其自出亡至於霸天下,拔身流離阨困之中,而成閎大豐顯之業。可以說,晉文公的成功在於他走出舒適圈且未忘初心


孔子只用一字就可完整評價晉文公

東萊先生先告訴我們,不管是寫文章還是辯論,「講出關鍵重點」最重要。他說「門有樞紐,說話也有樞紐;射箭有目標,說話也有目標;屠宰要按關節肌裡,說話也要按條理。」,一得其樞,萬戶皆開;一破其的,萬矢皆廢;一中其會,萬理皆解

許多人討論晉文公的策略謀劃、施政方針、結盟聚會,大概連篇累牘也無法說盡是非,但我們的聖人孔夫子不一樣,用一個字就可以正確評價晉文公。孔子評價齊桓公與晉文公時說:「晉文公譎而不正,齊桓公正而不譎。」。東萊先生高度贊同孔子的說法:晉文公的一生,千源萬派,滔滔泊泊,皆赴於一字之內,動容周旋,橫斜曲直,無往非「譎」

這可真不容易,我們常常看一篇文章、一本書沒有重點,就是資料堆砌;我們自己跟他人說明解釋事情,費了好一番功夫,人家也一知半解,甚至過兩天就忘了,要能用一個字就能蓋棺論定一個人,果然是聖人孔夫子!

「譎」這個字,音決。《說文》權詐也。《廣雅》欺也。(現教育部線上國語辭典記載「譎」的意思是奇異、怪異,倒與古人用法未必完全相同了。)

東萊先生認為孔夫子評價晉文公的「譎」,應該是指其權謀欺詐甚多、心術不正。鄭玄解釋孔子這段話時說「譎者,詐也,謂召天子而使諸侯朝之。仲尼曰:『以臣召君不可以訓。』故書曰:『天王狩於河陽。』是譎而不正也。」。

東萊先生還舉出了許多晉文公「譎」的實例,當然,說人狡詐,是從客觀的行為去認定其主觀心態,難免有些誅心論,不過東萊先生分析的蠻有道理的。

晉文公的副本.png


楚國攻打宋國,請問晉文公該如何處置?

而在晉文公未登基在外流亡時,宋襄公與楚成王都友善對待晉文公,晉文公還與楚成王約定了將來如果兵戎相見,必「辟君三舍」。

前面提到,晉文公中年創業,即位時齊桓公剛過世不久,馬上想稱霸,掌握了勤王周室的好時機,在國際舞台大大的露臉,還失禮又失態的向周襄王請求賜給遂葬特權,周襄王為了安撫晉文公,還賜其陽樊、溫、原等地。

西元前634年,宋襄公看晉文公厲害了,而且以前「有恩」於晉文公,決定背叛楚國,而親近晉國,楚國就派兵攻打宋國。好了,今天兩位恩人要打起來了,晉文公該如何應對這個局面呢?

東萊先生剖析晉文公的心理,講解晉文公的謀略,晉文公的心理活動大概是這樣的:

宋國跟楚國都對我有恩,我都應該報恩,今天宋跟楚打起來了,我偏袒誰都不好吧。

不過,宋國比較弱小,現在接近我,是因為以前他對我好;而楚國比較強大,現在可能是仗著對我有恩,而想凌駕在我之上。這樣一想,我應該幫宋國,如此可以加深宋國親我之心,而一挫楚國想欺我之氣。

再進一步想,我不是要稱霸嗎?如果今天坐視楚國橫行而不說話,則霸主顯然還是楚國。

話說回來,我現在如果出兵攻打楚國,天下人會不會罵我背惠食言啊?

對了!我不攻打楚國,但要攻打楚之所必救。打曹、衛吧,這兩國都是楚國的友邦,打這兩國,表面上不會讓我背負忘恩負義之名,而實質上卻可以激怒楚國。

我為何要激怒楚國?因為楚國動怒而對我出兵,我可以從容不迫的應戰,再打敗楚國,此時也不會有背棄恩惠的惡名啊!


晉文公的心態夠「譎」了吧,不,東萊先生說晉文公還有更「譎」的,這邊要先說一下晉國攻打曹、魏,楚國來救援,最終城濮之役晉國打敗了楚國的過程。

西元前632年,晉文公首先決定攻打曹國(當年曹共公還偷看重耳洗澡,無禮至極!),先跟衛國借道,衛國不肯,晉國繞道入侵曹國後,回頭攻打衛國,衛成公逃亡,楚國來救,不能得勝。

v2-5b17e93023c9323fc77bf5db9eb42e95_hd.jpg

晉國攻打曹國時,曹軍將晉兵的屍體堆放在城上,晉文公就把軍營駐紮到曹國人的墓地上,曹軍擔心祖墳被掘,就將晉兵屍體用棺木殮裝出城,晉軍趁亂攻入曹國都城。

此時宋國持續向晉文公求援,但晉文公還沒得到齊國與秦國支持,不敢開戰,於是聽從中軍統帥先軫的建議,將曹國與衛國土地分送給宋國,希望宋國再將這些土地拿去賄賂齊國與秦國出兵助陣。

這時楚成王審度時勢,不想再跟晉國為敵了,要子玉退兵,還說晉文公有天命啊,有德不可敵啊,要知難而退啊。子玉不聽,還是要出兵,楚成王氣壞了,但還是給他少量兵馬。

子玉派出使者大夫宛春提出退兵條件:回復衛成公君位及歸還曹國領土。晉文公逮捕拘禁宛春,並暗中允諾曹、衛復國,曹、衛就宣布跟楚國斷交。

這麼一來,子玉暴怒,發兵追逐攻打晉軍,接著晉文公「退避三舍」後,兩軍大戰,晉軍先用虎皮披在馬匹上攻潰楚國右軍,接著又將前軍旌旗向後退、樹枝拖地揚塵,製造敗退假象,誘使楚軍深入,晉軍再攔腰夾擊,楚軍徹底潰敗,三天後子玉自殺。

cpzz.jpg

這一段大戰過程,東萊先生繼續說晉文公「譎」之處,再深度剖析晉文公心態:

此時天下強權就是楚國與晉國,只要能挫敗楚國的鋒芒,我晉國就可稱霸天下。所以名義上是救宋國,但實際上是想贏楚國。

問題是楚成王沒那麼好鬥啊,楚國最兇暴殘戾的是子玉(就是成得臣,我們先前也介紹過他),所以要激怒楚國,一定要做到極致。

如何激怒呢?先說要把曹、衛土地送給宋國,讓楚國不開心,接著還把楚國使者給囚禁起來,更過份的是挑撥曹、衛與楚國斷交,一而再、再而三的作為,都是唯恐楚國不生氣,哪裡是要救助宋國啊?(世人還以為晉文公是好心要救宋國,哪想得到他「譎」的程度之高!)

退避三舍這件事也一樣,晉文公早知道子玉的心態,急於立功,而子玉看到晉軍後退,以為遇到了脆弱敵人,功業易取,就算我退十舍,子玉照樣追來,更何況是三舍?可見晉文公願意退三舍,根本是確信楚國一定會繼續追擊,早預作準備,更不要說在戰爭過程中的兵不厭詐了。


「譎」所成就的是殘忍不仁

東萊先生最後評論晉文公的「譎」所成就的「區區霸業」,害死了多少人?史書上記載的名人姑且不論,那些萬千屍橫遍野的百姓要去哪訴說冤屈?

東萊先生一篇文章為孔子的「晉文公譎而不正」觀點,做了很厲害的解釋。寫到這,覺得這個世界真的太危險了,從古到今皆如此。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