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博議讀書筆記]一個古代無間道的故事

東萊先生評論<衛禮至殺邢國子>,從金石永流傳談到不朽文章與歷史,從以往的無知笑柄談到現今價值觀的扭曲,很適合用來學寫論說文。現在大學入學考試學測國文作文的「理性分析題」,也可嘗試用這種:「物-事-人-理-思-感」的論述模式來作答。


這是一個在本國為英雄,但後世儒家認為其行為可恥的簡單故事。

西元前642年,邢國聯合北狄侵略衛國未成,引來了衛國的報復,從西元前642-640年連續發動戰爭攻打邢國,邢國真的是桶了一個馬蜂窩。

西元前636年,衛文公又想攻打邢國,衛國大夫禮至向衛文公獻計,要先除去邢國的守城官,才能獲得最後勝利,請衛文公同意禮至兩兄弟到邢國做官臥底,禮至兩兄弟果然成功臥底,當了邢國守城官國子的隨從;第二年衛國出兵攻打邢國,禮至兄弟隨著衛國守城官國子巡城,禮至兄弟突然發難劫持國子,把他仍到城外摔死了(或是說把國子挾持到城外殺了),衛文公隨即滅了邢國。

衛國與邢國與周王同姓姬,衛文公的手段與作為等於殘殺手足,春秋記載這段歷史「衛侯燬滅邢。」,燬是衛文公的名字,直呼衛文公名,表示譴責。

禮至自認立了「大功」,還得意洋洋的銅器上刻鑄銘文「余掖殺國子,莫於敢止」(我殺了國子,沒人敢擋!)

在衛國,禮至應該是智勇雙全的大英雄,想想看,能從這一國的大夫跳槽到敵國去臥底,還擊殺對方大臣,使得本國順利擊敗敵國,這是無間道的最高境界了。

不過,衛國滅了同宗的邢國就被春秋所不齒,對於禮至這麼囂張的行徑,更不會有什麼好評價了。


東萊先生的文章,從物品開始講起,講到事情的本質,再談到人,從人出發再講理,接著延伸思考,最後感嘆收尾,大致上,文章是這樣鋪陳的:

一、金石永流傳乎?君子之論恆久遠!

古代總認為沒有東西比金石更堅固長壽的,但金屬還是會消蝕,石頭也會殘缺,所以把言語記載在金石上,未必可靠,但有一種東西「一得其託,不銷不泐,視古今如旦暮者」,就是「君子之論」

東萊先生舉例,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們早看不到那個銅盤了,但這段話依託著<大學>留下來。「君子之論其可恃,豈金石比耶?

看到這,實在覺得東萊先生了不起,這不就是我常常在說知識具有「非獨享性」的經濟學共用財特徵嗎?我們把一本書燒毀了,不會被認定侵害著作權,因為書本這個物體不過是著作的載體而已,著作權不是保護該載體,而是保護無形體的著作。

二、不朽者豈僅善耶,惡亦不朽!

東萊先生說「善託於君子之論,固不朽;惡託於君子之論,亦不朽。」,就像前面故事提到的衛國代夫禮至,「行險僥倖而取其國,恬不知恥,反勒其功於銘,以章示後世。」。人們多以為禮至的惡名因為刻於金石,而遺臭萬年,殊不知禮至之惡,「雖因金石而傳,不因金石而遠。」,禮至當年刻鑄銘文的銅器,早就「已滅已沒,化為飛塵,盪為太虛,無絲法之存矣。」,禮至的惡行是因為 <左傳>記載下來的啊!見辱於市人,越宿而已忘;見辱於君子,萬事而不泯。東萊先生認為,君子就靠著這樣的口誅筆伐力量,使得老奸巨猾之徒,心喪膽落。

東萊先生接下來舉例很有趣,他說遇到伯樂,是劣馬的不幸;遇到良匠,是朽木的不幸。所以遇到左丘明算是禮至的不幸了,如果左丘明做左傳沒把樂至的惡行記錄下來,則樂至的恥辱也就不過一時罷了,總會停止的。我想,東萊先生講伯樂、良匠云云,消遣樂至的意味比較大,倒不是代表東萊先生的教育理念不願意教資質不好的學生(哈!)。

三、可恥者何嘗自以為辱哉!

前面講了禮至的行為可恥,問題是當年禮至是把這件事當作光榮啊,就算現在讓禮至復活,我相信他也不覺得自己有錯。東萊先生也想到了這一點,說禮至「以入為榮,其無愧而不知恥,蓋不足多責」,東萊先生不是說不出來禮至可恥之處,他更要批評的是,從戰國到秦漢用兵之人,像禮至這種人多得是,反覆狙詐,不但自誇功勞,而作史者亦從而諮美頌嘆之,以誇來世,這才是真正嚴重的事情!

禮至自認是英雄,狂妄的作為讓東萊先生鄙視。如果東萊先生活在今天,看到網路社群中,許多人將自己幼稚無知甚至損害他人或破壞法益的行為,自貼上網,甚至直播炫耀,可能會精神錯落吧。

四、更深的恐懼是自己沒有善惡標準

我們讀左傳,會嘲笑禮至的狂妄,但是戰國秦漢以來多少將領與禮至也差不了太多,但是歷史對他們的記載常常「閎麗雄偉,可以可愕」,讀史者被詞藻所蒙蔽,不理解事實,未必不會羨慕這種人。

如果同樣性質的事情,我們讀左傳,就隨著左丘明輕視像禮至這種人;而讀了別的書,就隨著作者推崇羨慕同樣類型的人。東萊先生感慨:如果讀書是這樣,世間處事也是這樣,在眾多正人君子之間,看見貪婪行為就鄙視不做,而在眾多邪惡小人之間,看見貪婪就羨慕追求,人正亦正,人邪亦邪,正者難見,而邪者易逢,終必為小人之歸而已矣


心得

東萊先生的文章,從開始的巧妙比喻、嚴厲批評,一直到最後的深沈感慨,很清楚又有力量,與其說他文筆好,更應該學他的思路如何轉了又有轉。

現今時代資訊充足、網路普遍,看了這篇文章,更是警惕。現在的人們把網路的「點讚數」與「瀏覽率」當成人生目標或是歷史評價了,很多媒體也從不以「一得其託,不銷不泐,視古今如旦暮者之君子之論」為目標,我們的立場(如果有的話),也就隨著各種的風向飄來飄去、飄來飄去、飄來飄去……

IMG_9203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