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博議讀書筆記]如何設定目標

「如何制訂目標」可以說是不退燒的熱門話題,無論是管理學、心裡學、政治學都有很多宏論。我們來看看八百多年前呂祖謙先生如何討論這個話題。

呂祖謙先生評論「會于葵丘尋盟」一文,不但在寫作辯論上有條有理,他也展現了敘事華麗的文采,告訴讀者們,「老夫不是只會寫道德文章!」


西元前651年,齊桓公的聲勢達到頂峰,籌劃了歷史上有名的「葵丘之盟」(手邊的東萊博議今譯寫做葵「邱」,似係誤植)。在此盟會上,周襄王將祭祀祖廟的胙肉破格賜給異性諸侯齊桓公,當時還免了齊桓公下接拜謝之禮,齊桓公當然還不敢僭越禮儀,依然下拜登受。這件事可以說是周王室對於王權衰落的默認,當然也是確認了齊國的霸主地位。

齊桓公稱霸之後,晚景卻很慘,連太子都要託付給宋襄公,最終活活餓死。參見[東萊博議讀書筆記]如何攻擊他人取巧


呂先生的文章一開始就說,凡是治理天下者,都有期望的目標,例如:富強、稱霸、實行王道。要有目標,才有行動的方向,正如「不有以的之,孰得而射之?不有以望之,孰得而趨之?」,如果是「汎然而議,卒然而行,忽然而罷,汗漫恍惚,無所歸宿者」,根本不用跟他討論治國的道理。
(這一段在寫作上,用來檢討自己或是政府都很好用。)

呂先生接著說,制訂目標是對的,但是如果把目標制訂錯了,那可能就糟了。希望國家富強,當國家到達富強的目標,想拉著他往霸業走,不可得也;期望成就霸業的,當他成就了霸業,想拉著他走王道,也做不到,這是因為人們的行動往往被目標限制住了。但是,「天下之勢,不盛則衰;天下之治,不進則退。強而止於強者,必不能保其強也;霸而止於霸者,必不能保其霸也。
(這是呂先生一貫批評齊桓公只想稱霸、忘卻王道的思路)

接下來,呂先生展現文采,示範如何形容齊桓公稱霸的場面:

至於葵丘之㑹,威加諸侯,名震四海,天子致胙,王人下臨。
環以旌旄,崇以壇陛,幕張燎舉,有司戒期;駢圭交舄,抑首就位,弁冕秩秩,穆然無聲。
於是桓公降戺遵廷,下拜王命。興俯跪起之容,翼如也;環佩衝牙之音,鏘如也。隆寵榮光,焜燿在列。
申以五命之嚴,示以載書之信,明約顯命,若掞河漢而轟雷霆。
區區曹許之君,出於䑕壤蟻封之中,驟見曠古駭俗之偉觀,目眩氣奪,莫敢仰視。
雖平日跋扈倔強,不受控御如晉侯者,猶膏車秣馬奔走道路,恐干後至之誅。


齊桓公的聲望到葵丘之會達到最高,接下來「所期既滿,齊心亦滿。滿則驕,驕則怠,怠則衰」。依照呂先生的意思,齊桓公的錯誤,就是在於最初設定目標時,只想稱霸,所以達成霸業就滿足了,也因為如此,就如滿月之後必然逐漸虧損。

呂先生再用擅長的大自然舉例說明,如果雨下得太猛,造成池沼的水淹溢,這時不能怪雨水吧,應該要怪挖鑿池沼的人。「沼之所受有常限,人之所期有常願」,超過了限度、分量,達成了心願,不知不覺得就自滿了。

如果自己不挖池沼,何必擔心十天的大雨?講到這裡,呂先生的收尾來了,如果齊桓公不把霸業當作目標,則稱霸不過就如蚊蟲從眼前飛過一般,要往王道邁進啊。如果有人問,如果達到了王道最高目標就可以停歇了嗎?呂先生拿出聖人來教誨,追求王道是永不止息的:「王道果可息,則禹之孜孜,湯之汲汲,文之純亦不已,何為者耶?


呂先生這篇文章,用來思考國家、公司、組織的目標制訂,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對於個人來說,目標制訂的合理性、可執行性,可能更重要些。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