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萊博議讀書筆記]民間風俗的力量

呂祖謙先生這一篇評論「齊仲孫湫觀政」,提出了一句名言:「善政未必能移薄俗,美俗猶足以救惡政」。

先前我們介紹過魯莊公寵愛哀姜,做出很多逾越禮節的事,讓哀姜驕亂,後來哀姜長期與莊公的大弟慶父私通,在一連串的腥風血雨後,導致魯國最終分裂。請參見[東萊博議讀書筆記]驕疑懦弱足以亡國

在魯閔公剛即位時,隔鄰強大的齊國國君齊桓公派仲孫湫來看看這個國家的動亂,仲孫湫回齊國後,齊桓公問「可以攻取魯國嗎?」,仲孫湫回答說「魯國還秉持著周禮,未丟棄這個國家的根基,還不適合動手。」

呂祖謙認為仲孫湫說這話有點奇怪,當時魯閔公才八歲哪懂啥周禮,而哀姜與慶父荒淫叛逆,整個朝廷爛透了,怎會有什麼秉持周禮的情形呢?呂公接著就分析說,仲孫湫觀察魯國的一定不是看他政治,而是看他風俗。

呂祖謙分析說,魯國自周公、伯禽以來,教化遍及全國,百姓耳濡目染,內心及行動都習慣了,這種禮的教化不論在公開場合、音樂、服飾等文化上,都顯現著興盛、浩大且條理分明,所以就算朝廷上的國君跟官員作亂,也不會改變原來善良的風俗。

呂祖謙的論述當然是以儒家出發,認為子孫不能常賢、國不能常安、法不能常善,這幾個難題就算是聖人也沒有辦法,能做的就是「養其禮義之風俗,以遺後人,使衰亂之時,猶可恃之以復振」,這樣就算四周強鄰看到了也不敢謀取,所以千萬不要認為強調良好風俗是迂闊。

當然,就算風俗再美,也救不了一再敗壞的魯國政治,所以最後呂祖謙感慨:今風俗尚能救政事之疵,而政事反不能因風俗之美,是風俗不負魯,而魯其負風俗也,悲夫!


我自己是懷疑呂祖謙的推論,只是用來鞏固他儒家思想,仲孫湫跟齊桓公報告,哪有提到啥「風俗之美」?一個國家的朝廷都亂成這樣了,你要跟我說民間風俗美好,我實在很難想像。

齊桓公對仲孫湫說到讓慶父這大奸人自取滅亡即可,可能才是齊桓公聽進去的重點,而且仲孫湫到魯國探亂時,應該對當時魯國國內三桓分裂的政治局勢有深入瞭解,齊桓公用實際政治影響力來左右魯國政局,可能比動武來的實際多了。而且齊桓公的妹妹就是哀姜,後來被齊桓公召回處死,這中間齊、魯二國的政治互動,有極大的想像空間。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