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祖謙評論左傳中寫很多神怪之事很有意思,而且他也懂QBQ(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問題背後的問題)。
呂祖謙的立論是「見怪不怪」,認為人們會覺得又些事物怪異,是因為罕見,人們不習慣。這個論點很稀鬆平常,國中生作文都會。不過,呂祖謙認為左丘明寫了很多荒誕神怪之事當然有毛病,甚至連駁斥這些荒誕事物的人也有毛病,他舉孔夫子為例,認為孔子不談論怪異,並不是怕妖言惑眾,而是本來就沒什麼怪異可談論。
講到孔子論神怪,當然一定會提到論語中這一段(論語先進十一):
路問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問死?」曰:「未知生,焉知死?」
很多人認為孔子拒絕回答子路的問題,但呂祖謙認為「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正是孔子懇切的教導。
呂祖謙是從QBQ(The Question Behind The Question,問題背後的問題)來討論子路與孔子的對談。子路會問鬼神、問死,想必子路自以為人的事情我都了解了,生存的問題我也清楚了。呂祖謙說:「至理無二,知者俱知,惑者俱惑,安有知此而不知彼者哉!」,所以看子路問鬼神,就可以知道子路不懂人,看子路問死,就知道他不懂生。呂祖謙認為孔子的回答正如同滋潤萬物的雨水一般,沖消各種疑慮。
子路生命的最後,遇到衛國暴亂,臨死不懼,「結纓正冠不改其操」,這時候子路應該知道夫子所教誨死生鬼神的界線了吧。
左傳到底記載了多少神怪之事?<東萊博議今議>這本書就很貼心的把左傳中關於神怪記述的原文整理出來:
齊侯見豕(莊公八年)
蛇鬬於鄭(莊公十四年)
神降於莘(莊公三十二年)
卜偃童謠(僖公五年)
狐突遇申生(僖公十年)
隕石鷁退飛(僖公十六年)
柩有聲如牛(僖公三十二年)
蛇出泉宮(文公十六年)
魏顆見老人(宣公十五年)
鳥鳴亳社(襄公三十年)
鄭伯有(昭公七年)
石言於晉(昭公八年)
當璧而拜(昭公十三年)
鄭龍鬬(昭公十九年)
玉化為石(昭公二十四年)
鸜鵒來巢(昭公二十五年)
龍見於絳(昭公二十九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