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朋友對《東萊博議》這本書很有興趣,前不久承蒙呂理胡大律師賜贈《東萊博議今譯》,我來分享一下我怎麼看這套書。
[著作介紹]
先介紹一下《東萊博議》這本書,以下介紹文字,完全引用《東萊博議今譯》:
《東萊博議》一書是南宋大儒呂祖謙所著,呂祖謙祖籍河南開封,曾祖父呂好問曾受恩封為東萊郡侯(今山東境內),後因而尊稱呂祖謙為東萊先生。東萊先生於浙江武義明招山守母喪時,為其學生上課及參加科舉考試所需而寫成此書。
《東萊博議》為議論文典範,其評論內容採本於《左傳》,是當時學子上課、科舉考試的必備用書,經宋、元、明、清歷代流傳不息,迄今仍為大學授課、各級考試及公務員考試的重要教材。其文章旁徵博引,能啟發思路,利於議論與翻案文章之撰擬。論理分明,處處是驚人之筆,說理頭頭是道,筆鋒犀利,辯駁有力。成書時東萊先生正當三十八歲年富力強之時,故其文章氣盛辭嚴,理富思精。全書二十五卷,凡一六八篇。自從南宋面世以來,人們稱譽不絕,故能留傳至今。
[呂理胡大律師與本書之淵源]
知名且資深的呂理胡大律師,數年前得知呂祖謙為台灣呂姓宗親之先祖,因此於2011年創立<中華呂祖謙學術研究協會>,同年9月,呂理胡會長於浙江師範大學和梅新林書記、黃靈庚、陳年福、陳玉蘭三位教授商談,正式合作新譯東萊博議一書,並定名為「東萊博議今譯」。
呂理胡大律師對本書付出很多心力,甚至在多篇文章後面加上律師觀點的評論,令人佩服。
[新譯本的特色]
◎原文與譯文並列排版方便查詢比較
◎每篇文章後即附錄《左傳》原文,幫助理解本文。
◎字體、編排等細節很用心,讀起來很舒服。
[東萊博議厲害在何處?]
台灣知名作家公孫策先生,擅長將歷史故事與今日時事相結合,專欄文章很受歡迎,他就曾說,影響他寫專欄最深的一本書就是《東萊博議》。如果喜歡公孫策專欄文章中的借古諷今或是翻案文章筆法,就不難理解為何公孫策會如此說了。
《東萊博議》把一篇篇歷史故事,正氣凜然的評論一番,而且許多觀點與古人或是大多數人不同,卻極具說服力,讀著讀著會覺得,這個人的筆怎麼這麼厲害。每篇文章都有很多警句、佳句,稍微學習理解一下他寫作的架構跟思維,相信一定會讓文筆進步很多,對於學寫議論文,幫助太大了。
呂祖謙寫文章的觀點鮮明,是非黑白立場堅定,沒有什麼甲說、乙說、丙說的,他的譬喻簡單,用常識就能說服人,隨便舉幾句,就覺得這一定是滿級分的水準:
「釣者負魚,魚何負於釣?獵者負獸,獸何負於獵。」
「戎狄不知有王未足憂也,盗賊不知有王未足憂也,諸侯不知有王亦未足憂也,至於名為君子者、亦不知有王,則普天之下知有王室者其誰乎?」
「善政未必能移薄俗,美俗猶足以救惡政。」
[東萊博議在『議』什麼?]
呂祖謙與朱熹、張栻、陸九淵並列為南宋理學四大家,論學主張「明理居敬」,反對空談陰陽性命之說,基本上以理學家的角度評論歷史,對於左丘明的筆法頗為不滿。
而呂祖謙在臧否春秋人物時,也大都從「心性」出發,反覆檢討其動機、目的及手段以定人物的功過。
這兩個態度在書中處處可見,當然也不免引來過於主觀或譁眾之議,但這樣的文章看起來,確實是過癮!
[讀東萊博議的難點]
東萊博議文章不難,不是艱深的文言文,但是如果不知道春秋、左傳,就不知道呂祖謙在「議」什麼事了。
《春秋》作者或未有定論,但傳統認為《春秋 》是孔子依魯史記作,相信大家都記得這句:「孔子作春秋而亂臣賊子懼。」
《左傳》全稱《春秋左氏傳》,原名《左氏春秋》,則是左丘明為《春秋》而作,一般來說,被認為是替《春秋》做註解的一部史書。
姑且不論《春秋》與《左傳》間的關係,還有很多的爭論;但如果不知道《春秋》寫的歷史故事,不知道《左傳》敘事、描寫的筆法與內容,看呂祖謙的文章會搔不到癢處。
《東萊博議今譯》這個版本,有個最大的好處是,在每篇文章後,適當的放上《左傳》原文,雖然因為篇幅的關係,《左傳》原文並未翻譯,且僅摘錄,不過對於理解文章評論背景,已經是很大的幫助了。
[我的讀法]
先看《東萊博議今譯》每篇文章的標題及文後所附的《左傳》原文,然後上網查一下《左傳》原文的全文、事件背景及必要翻譯,一種看小說的態度。了解事件背景後,再看呂祖謙的文章,看看他評論的論點,思索一下各種觀點,同時學一下文章的結構跟詞句的鍛鍊,最後把好的句子筆記下來(寫狀子參考?)。
當然,現在讀書沒壓力,不用考試,讀什麼都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