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易的教養啊:讀«愛還是錯愛»及«野生教育論»

最近讀了兩本跟教養有關的書,很有意思,跟大家分享。

getImage-2

顏擇雅的讀書評論觀點一向令人欽佩,對西洋文學及中國文學評論都很能引人入勝。這本«愛還是錯愛»,是作者2009年起發表於《親子天下》雜誌的專欄集結,副標題是:關於教育與人格養成的思辨。

這本書看書名以為是在說教,內容實際上真的是在「思辨」,而且引經據典的材料是孔孟學說、古典文學及現代研究,還不時穿插親身及友人經歷,很有說服力,尤其利用前三分之一篇幅闡釋論語名句,令人耳目一新。

例如,本書說到論語的第一章,學而第一: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 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可以看得出來孔子認為「快樂」是很重要的事,至少學習的目的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讓自己快樂,一定是經常講,所以弟子將之放在第一章;同時,作者也對這段話為何要用「不亦…乎」有一番解釋。

本書不是要教父母如何教養子女,說真的,教養子女太難了。本書提供觀念及想法的思辨,許多想當然爾的作法,很有可能是「錯愛」,老師在教育上的想法,或是自我學習的啟發,本書應該都可以有幫助的。

getImage

野村克也的這本«野生教育論»,副標題是:鬥志是最強的人生武器,職棒傳奇教頭一流生存法則。

野村克也主張年輕人要具備「絕不能輸」這種強烈的鬥志和反抗心,以及教養和知性兼備。所謂的野生,是要激發、促進向上、探究、挑戰的意願。

其實本書可以看得出來野村老爺爺的自吹自擂(不知是他本人的意思還是編輯的想法),又常常酸一下王貞治或長嶋茂雄不是表面上那麼正經的,或是虧一下哪位職棒球員或教練,當然也有很多他自認「因材施教」的案例,從這點看,本書就蠻有趣的。

這本書的小缺點就是「牢騷感」多了些,內容也不完全符合「野生」,書中很多激勵球員的手段,可以適合從苦日子走過的球員,但在跨世代領導上,也許要再想一下。

…………………………………………………….

所謂「愛」或是「野生」與否,都希望培養子女不怕挫折,正面看待困難,但前提還是要激發出人對各種事物的好惡感覺,願意為快樂的事情多做一點,願意為不好的事情改變一點。

這幾年在大學兼課,我不怕學生覺得自己講得不好,但是對於「無感」的學生很無奈,什麼都沒有感覺的學生,很有可能就是我們身為父母、師長長期錯誤教養下的成果。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