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年在台灣有本銷路不錯的書,叫“罪行”,作者是一位德國律師費迪南‧馮‧席拉赫,我相信很多人都看過這本書。
這本書很好看,號稱有 11個「完全真實,如電影般的親身案例」,而且宣傳看起來都是作者身為辯護律師,親身處理的案例。
我看了幾篇故事後,有幾個疑問:
1.這些故事都是真實案例?而且是作者經手的案子?如果是的話,這不會違反律師倫理嗎?不要說什麼「改編」「改寫」「隱去重要個人特徵」這些空話,每篇驚悚的故事,如果真的是真實案例,很容易對號入座的。
2.當事人把身家性命交給律師,可不是讓律師拿去寫小說、拍電影吧,換個流行的講法,律師可以把當事人的人生重要經歷這樣消費嗎?
3.如果這些案例被改寫故事,都得到了當事人的同意,那麼這「故事」會不會是另一種行銷手法?行銷當事人無罪或情有可憐,這種事我們可是天天見到了,而且手法越來越高明。
4.如果這些故事不是真實案例,只是這位律師很會編故事,當然可以,但不太適合用「真實案例」來宣傳吧,而且每篇都是血淋淋、觸目驚心的「真實案例」。
現在台灣也有律師寫故事、上媒體,我想到了初看費迪南‧馮‧席拉赫的“罪行”,我還是有相同的疑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