侔…子彈飛

公務員回覆給民眾的公文寫出這個字,只能說是有趣。不過趁機來多學一個字也好。

 

依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侔有兩個意思:

相等。文選˙任昉˙王文憲集序:「一言之譽,東陵於西山。」唐˙陳鴻˙長恨傳:「姊妹封國夫人,富埒王宮,車服邸第,與大長公主矣。」
  獲取。同「牟」。韓非子˙五蠹:「蓄積待時而農夫之利。」

最近看高陽先生寫的清朝的皇帝(五),也出現了幾次”侔”字

p.1427 情節輕重不侔

p.1437 資格相侔

念到時,看看上下文,不用再查字典,也可以知道”侔”這個字的意思是相同、相等的意思了。

 

附帶一提,高陽先生前著寫到甲午戰爭後,李鴻章到日本談判:三月二十四日下午四時四十分,談判終了,李鴻章協隨員乘轎返旅社引接寺,途中遇兇漢小山六之助,突以手槍向李氏發射,不幸中面部,貫穿鼻之橫頰…

李鴻章中彈後大約四小時左右醒過來,子彈還在左頰中,或許因為當時沒有X光機,後來子彈也一直在李大人的臉內。李當時致電文:…幸部位恰當頰骨,若上下半寸,必即致命,實仰托聖主鴻福。諸醫診視再四,子嵌骨縫,礙難取出,皮肉醫療,約須月餘…

這跟連公子被槍擊案的情節還真是相似啊,可以說兩者是並無不侔!

(後來明治天皇的皇后,還派了兩位護士,攜帶皇后親製繃帶慰問李鴻章…李大人,您不會就是為了兩位護士就簽了喪權辱國的馬關條約吧!)


發表迴響

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