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月:

3 月 2011

公布性侵犯姓名相片有用嗎?

公布性侵犯姓名相片有用嗎?

 

我不談人權觀念,只是想一想這樣做有用嗎?

 

公布姓名、相片會阻止犯罪的念頭?或是能治療病態嗎?還是這樣的做法隱含著一種鼓勵人們私下對之報仇”?

 

以再犯來說,再犯泛指所有第2 次以上之犯罪者。依據法務部的統計,97 年新入監受刑人犯共計48,234 人,其中初犯有15,735 人(占32.62%),再犯(含累犯,下同)有32,499
人(占67.38%),其中累犯有21,856 人(占45.31%),累犯人數占再犯人數比例為67.25%,足見5 年內再犯罪的機率比5 年後高。

 

97 年新入監人犯之犯罪種類,初犯以公共危險罪(占21.56%)、詐欺罪(占18.95%)及竊盜罪(占14.57%)為主要犯罪類型;而再累犯部分,則以毒品犯罪(占42.61%)、竊盜犯罪(占21.50%),以及公共危險罪(占11.52%)等犯罪類型較高;其中毒品犯罪與竊盜犯罪之累犯比率更高於再累犯比例,顯示毒品犯罪與竊盜犯罪之復發性較高。

 

若是單以各種犯罪種類中再累犯比率觀之,發現97年度再累犯所占比率超過五成之犯罪類型,計有毒品犯罪、懲治盜匪條例、搶奪罪、竊盜罪、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贓物罪、強盜罪、恐嚇罪、妨害風化罪、公共危險罪及妨害自由罪等犯罪類型,其中毒品犯罪之再(累)犯比率甚至高達9 成以上。

 

上面抄了一堆統計資料,可以發現毒品犯罪、懲治盜匪條例、搶奪罪、竊盜罪、槍砲彈藥刀械管制條例、贓物罪、強盜罪、恐嚇罪、妨害風化罪、公共危險罪及妨害自由罪等犯罪類型,再犯比率都超過5成,這些犯罪的受刑人出獄後要不要也公布姓名、照片、住址,讓社會大眾一起來監督?

 

有沒有可能在高危險犯罪者身上裝個晶片,監控行蹤,最好還監控內分泌,一有異狀就讓他癱瘓。

最近的閱讀心得

 

   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 ?人的行為怎麼計算?經濟學人與大法官帶你看見生活、社會與世界的隱藏價格
胖子的脂肪該被抽稅嗎?

  

本書剛看就看不太小去,問題不在內容,內容很豐富,問題是編排印刷,字太小太擠了,我的眼睛很不舒服,尤其是內容有點艱深需要思考,不好好編排,要人怎麼看?

 

   世間的名字
世間的名字

  

好久沒看到這種充滿知識性、閱讀趣味且有些困難的散文了。可以把本書當作一位聰明用功人的私房讀書筆記,也可以作為自己發想思索的起點。我應該會反覆多看幾次,也會發現更多趣味。 

 

   不需要回答
不需要回答

  

宮部的短篇小說集。我幾乎同時閱讀本書與東野圭吾紅色手指,同樣是社會派,不過兩人的趣味感不同。短篇小說真不容易處理,尤其要讓人讀後有綿延不斷的韻味,使人有更寬廣的想像甚至是無限的嘆息,更是困難。 

 

 清朝的皇帝  (一) 開國雄主【全新封面校訂改版】
清朝的皇帝 () 開國雄主【全新封面校訂改版】

  

這是高陽寫清朝皇帝的系列作品,全套共五冊,應該是以前在報上連載的作品。這不是小說,但是以小說家眼光揣摩歷史人物的心理,書種大量引用清人筆記、野史大觀,最神奇的是還有青幫幫中文獻,皇帝寫一寫,寫到青幫歷史去了,跑野馬的功力真高!

 

 紅色手指
紅色手指

  

這是東野圭吾在寫嫌疑犯X獻身時期前後的作品,可以看出來社會派的技巧成熟,不過總覺得本書對角色性格的塑造有點武斷淺顯。

 

 黑笑小說
黑笑小說

  

東野圭吾的搞笑小說更上層樓,他是真的想把這種類型發揚光大!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正義:一場思辨之旅

  

非常厲害的一本書。自己念法律這麼多年,都沒搞懂康德在說啥,這本書用很短的篇幅,再加上柯林頓的雪茄案就解釋清楚了。 
把西方主要關於道德哲學大師邊沁、康德、羅爾斯、亞里斯多德等人的思想,用一些令人困惑的案例反覆思辯,讀後獲益良多,如果再搭配網路流傳作者的上課影片,更是有趣。

 

思念

思念

有一段時間我不敢看關於老年、疾病或死亡的書籍,怕觸動心中擔憂的恐懼。看著父親一天天的衰老,剛開始只是雙腿無力,需要用拐杖或者扶著牆壁,從客廳走去房間,到後來需要母親攙扶才能勉強行動,最終仍然必須接受父親最排斥的輪椅。今年除夕傍晚的祭祖,看著父親吃力地想從輪椅上站起來,但還是無力的坐下,我知道我們必將面臨這最捨不得的一刻。父親走得不算意外,但還是很突然,也許沒有太大的苦痛,只不過我們還是萬般的不捨。

父親是個安靜的人,他不會用言語表達太多的情緒,但他充滿熱情對待家人及朋友。在送別父親的那一天,年逾八十的尤叔叔在靈前淚如雨下,像小孩般地哭著,我知道那是如同自己失去生命的一部分。看著十一歲的David自己在祖父靈前默默鞠躬暗泣,我想那深深的追念,追念豐富且單純的愛。

父親大約是在我現在的年齡做了爸爸,父親的良善、正直極樂觀有時候到了一種單純的地步,也或許是有這樣的性格,父親才能生活的怡然自得、不忮不求。在父親退休後身體健康的日子,早晚出門散步,聽英文廣播進修英文,閱讀各種書籍(連我的伊坂幸太郎、宮部美幸,父親也看得津津有味)。在歷經了少小離家、兩岸隔離的年代,擔憂政黨爭執多於戰爭爆發的環境,父親用他的人格特質去過淡雅的生活。

母親整理父親遺物,找到了一封父親在1986年寫給我的信(草稿),那年我考上大學,剛上成功嶺,父親寫信告訴我,尊重我的獨立思考,並提醒我在未來的階段要:一、集中注意力;二、遵守紀律;三、培養正直及誠實的人格;四、留意儀態;五、具備想像力;六、樂觀開朗;七、重視良知。這草稿寫在一日曆紙背面,當年我收到信,或許曾感動過,但早已忘了,父親把這封信的草稿留著,也許是要看看我做到了多少。現在我讀著讀著,淚水仍無法停止,我想父親很寬容地看著我,幾乎完全沒做到他的期望,他雖然沒對我表現過他的失望,但是我知道,這是我止不住悲傷的原因。

一個人離開了我們,但他卻好像一直在那邊似的注視、觀看,這當然是反映我們心中的企望,但這也是他離開前給了我們珍貴的一切。有一種思念,原以為如星點般遙遠,但是光芒卻細微熾熱、暖暖不斷。